第五百二十三章:贾诩(2/2)
韩遂和马腾的势力已经削弱了差不多的两成水平,阎忠和许攸两人分析了鹰卫传来的密信之后,最后认为在明年,也就是永汉二年(190年)的秋后起兵,最为妥当。
那个时候韩遂和马腾两人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实力最多只有开战前的六七成左右,到时候再出动大军,联合凉州王氏进攻凉州,胜算将会达到最大。
凉州作战,骑兵将会是主力,韩遂和马腾两人麾下骑兵众多,绝对不会守城坐以待毙,必然想用优势的骑军,在野战之中击败黄巾军。
所以目前黄巾军可以调动的常备骑兵,骁骑营、并州营、上谷营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二千余骑。
算上现在各地的驻军骑兵,徐晃麾下的骑军,李德的度辽军,可以调动也只是两万骑,到时候进攻凉州,肯定是不够,肯定还需要征召大量的骑军。
共计出动的骑兵应当在五万之数,不过主力精锐还是这一万二千名骑兵。
说实话,这个数量和质量,许安的心中还是有些没有底气,历史上的韩遂和马腾两人能够盘踞在凉州之地数十年并非只是侥幸。
原本的时空之中,就算因为内斗,韩遂和马腾两人实力大损,进而失去了角逐天下的机会,但是韩遂和马腾两人仍然据守凉州长达数十年,直到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才彻底攻破凉州势力。
这个时候距离凉州最初的叛乱已经过了三十六年,由此可见一斑。
许安和阎忠还有许攸三人也没有想着靠着一战就占据整个凉州,六万骑兵还是有些太少,对于本土作战的韩遂和马腾来说。
韩遂和马腾麾下的骑军众多,他们要是想的话,可以随时在当地的羌族之中征召大量的骑军。
虽然这些牧民战斗力肯定是没有正规军要强,但是许安麾下也只有大概两万的正规骑军,其余的也是从南匈奴部和乌桓部征募来的普通牧民。
虽说草原部族民风彪悍,但是他们不仅是武备上逊色于正规的骑军,在素质还有其他各种各样地方都要差上一筹。
凉州经历了数年的大战,韩遂和马腾麾下都有不少的精锐的部队,绝对比许安麾下的精锐骑兵要多。
所以许安这一次也是想故技重施,利用凉州王氏作为内应,以精锐骑兵闪击凉州,迅速占据、北地、安定、汉阳三郡的城池关隘。
再利用外交或者是计策,分化、打击韩遂和马腾,最终迫使韩遂和马腾臣服。
韩遂和马腾两人历史上也是因为连番的战败,还有严重的内耗,无奈接收了现实,按照推测,韩遂和马腾两人很大的机会会选择屈服。
天下乱局已现,但是韩遂和马腾两人现在还没有压服对方,统一凉州,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最后机会,这个时候如日中天的黄巾军来了,无疑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这个谋划,是许安和阎忠、许攸三人经过了推演得出的大概结果,不过现实形势瞬息万变,不到最后谁也不敢断言取胜。
不过这一次贾诩离开了董卓,选择北投太平道,还将张扬一并带来,同时带来了近六千多名精锐骑军,无疑是给许安帮了一个大忙。
张扬其人早在并州之时便已经扬名,勇武过人,是一名不可多得全能型将领,无论是骑军的战法和步卒的运用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而那近六千名精锐骑兵,更让阎忠看重。
有了这近六千名精锐骑兵,在之后的凉州之战中,黄巾军将会取得更大的优势,胜算又添了一成。
阎忠心潮澎湃,他看到的是张扬,是这近六千名骑军。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让许安如此激动的并非是张扬,也并非是那近六千名善战的骑兵,而是贾诩本人,以及贾诩家族的势力。
因为王信的原因,许安对于凉州世家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贾诩祖上乃是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
而张苍的侄儿就是西汉赵王张耳,而巧的是前凉张轨就是张耳的后裔,后世居于武威郡。
而贾氏一脉也和西汉张氏如出一辙,世居于武威郡,武威郡贾氏一族可谓正统的儒学世家,可以说得了贾诩,便得了半边的武威郡。
阎忠和贾诩一样都是武威郡人,阎忠虽然出身世家,但是相比于贾诩却是相差颇大。
眼下韩遂虽然名义上占据武威郡,实际上却是和张氏,贾氏两大宗族共同治理。
若是贾诩说动贾氏加入太平道之中,那么武威郡一战可下。
到时候黄巾军占据了武威、北地、安定、汉阳四郡,韩遂和马腾两人的势力将会被压缩在南面的金城、陇西、武都三郡之地,退无可退,逃无可逃。
而占据了武威,也截断了张掖郡和南部诸郡的联系,一举而两得。
届时,韩遂和马腾将会败的更惨,也将更早的让韩遂和马腾看清形势,最终走上谈判的案桌,选择加入太平道之中,连困兽之斗的想法都没有半分。
至于韩遂和马腾投靠董卓这一选项,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
因为就算韩遂和马腾两人真的达成共识,选择投靠董卓,董卓也绝对不会答应,除非董卓做好了和黄巾军全面开战的准备。
而事实上,董卓现在已经是失去了所有锐气,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彻底的陷入了堕落。
有贾氏的帮助,将会使得黄巾军能够有能力攻取武都郡,沉重打击韩遂和马腾。
而得到贾诩的投靠,无疑是再添一大助力。
历史上的贾诩被后人称为毒士,《三国志》之中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意思便是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过,能做出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和张良、陈平是同一类人才。
和阎忠的评语相差无几,都言其有张良、陈平之才。
原本的时空之中,在王允联通吕布诛杀了董卓之后,清算凉州残党之时。
众人慌张不以,以为陷入了死境,但是贾诩却丝毫不慌,献上了“反攻长安”之计。
后来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比较清楚,李傕、郭汜置之死地而后生,连破吕布、徐荣,一路攻入长安,掌控了朝政。
李郭之乱后,贾诩又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击败曹操。
后来贾诩又劝说张绣归降曹操,张绣归降之后,曹操不仅没有任何报复,甚至还与其结为姻亲,最后张绣在北征乌桓途中因病去世,还被封为了谥定侯。
无论是人心还军略,贾诩都可谓是了如指掌。
其后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贾诩更是判定了输赢。
官渡之战时曹操明显是弱势一方,但贾诩认定曹操必胜,后官渡果然大胜。
而赤壁之战前,曹操明显占据了上风,几乎不可能败北,但是贾诩却劝说曹操说,认为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人心、军略,贾诩通晓,而天下大势的走向也被贾诩看的清楚。
其后,马超、韩遂起兵讨伐曹操,曹操与其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联盟,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地区。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曹丕登基为帝后,拜其为帝师,为报贾诩之恩,又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又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贾诩终其一生,每一次做出的决策可谓都是正确至极,没有一次出错。
不过这一切现在只有许安一人知道,知道贾诩的才智。
就是极为看重贾诩的阎忠,认为其有良、平之才,但是也不过是觉得贾诩有潜力,有才智,也绝对想不到原本时空之中贾诩居然可以做到这般地板。
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谋士之中,贾诩绝对可以位居前例。
有贾诩相助,太平道前行的脚步必定会更加的快速。
许安吐出了一口浊气,从太行山时的一穷二白,没有半个可以商议的人,到如今阎忠、许攸,再加上贾诩。
虽然只有三人,但是三人的智谋却都是当时一流,可以引为谋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