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家书、巴东军区、丝绸之路(1/2)
许安的任命,自然是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众人谢礼之后,领了印信,文书便离开了府衙了,赴任的时期定在了新年之后。
现在益州的州内还是实行军管,新年将至,许安还没有那么不近人情,太平道的官吏在新年初始时,大部分的官吏都得到假期,能够回家过年。
随着张燕等人的离开,府衙之中再度变得空空荡荡的了起来。
“又是一年过去了。”
许安坐在椅子上突然由一些惆怅,年复一年,日服一年。
每一年的新年之时,基本上不是在行军打仗的路上,就是在筹备着行军打仗。
现在攻取了益州,已经到了积蓄力量的时候,暂罢刀兵之时,但是许安却是感觉到了有一些不习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说来轻巧,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却是让许安感到了困难。
九年以来,黄巾军真正停下脚步的时间极为有限,大部分的时间许安都在外面南征北战。
在外征战期间,多是阎忠或者是刘辟等人在居中策应,打理内政。
许安看了一眼之前被他放在了桌上的工部递交上来的《益州屯田书》,本来想要拿起来再看,但是目光却被一封书信所吸引。
那是几天前收到的书信,是王异从中州寄给他的一封的家信,他一直没有来得及去看信中的内容。
他和王异在凉州完婚后,因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奔波在各地,一直以来都是聚少离多,两人在一起的事情实际上不过三四个月人时间,而许安就算在长安也是每天要忙到很晚,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许安握着手中的信封,突然感觉有些歉意。
他好像确实是冷落了王异,风云变幻,局势瞬息万变,容不得半分的松懈,也让许安有时候察觉不到枕边人的想法。
许玉是乌桓人,喜好游猎,常常带着护卫在长安的郊外的打猎,观景,倒是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王异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世家女一样,长居深宅,很少出游。
许安回想了一下,他好像还真不知道王异喜欢什么,平常在做什么,心里又在想什么。
展开了信纸,许安的不由的笑了起来,信纸之上只有十六个娟秀的汉字。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许安没有想到,他当初随口念出的一首诗居然被王异记了下来。
这首本来应该到唐朝时候才传世的诗句,却是出现在这个时候的信笺之上。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许安心中微动,当初他答应迎娶王异只是因为想要取得凉州,还有便是他作为一方势力确实要成婚以安众将之心。
只是当初在冀县城中,他看到王异的第一眼,心中便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感觉。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大贤良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说笑。”
许安闭上了眼睛,回想起了那天王异跟他说过的话。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许安重新睁开了眼睛,站起了身来。
“这是在埋怨我了啊。”
“也确实是时候该返回了中州了。”
今年中州的新年肯定是热闹非凡。
许安成婚不久,太平道内的一众将校刘辟、龚都、何曼等人也是纷纷娶妻。
去年刚刚攻下了关中不久,阎忠带凉州兵也攻入了关中。
后来要整改长安府,重设应天郡,阎忠便暂时留了下来,帮助许安处理长安的事务。
华佗传来了几次消息,都说阎忠的身体欠佳,不能长途跋涉,不建议阎忠返回凉州。
阎忠性格比较执着,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更改,华佗也传信想让许安回来,劝一下阎忠不要返回凉州,就留在长安。
益州如今已经安定,再留在益州确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本身许安亲自领兵进攻益州,只是益州当时的局势不明,为了最大成都的保证胜利,才行此险着。
如今益州局势稳定,许安带骑兵返回一月的时间还算来得及,但是带步卒会去肯定没有时间。
所以大部分的黄巾军步卒都将会被暂时留在了益州,各地的军屯已经开始实行,足以保证益州无虞。
此前为了保证益州的安全,许安还在益州的巴郡东部设置了巴东军区,以赵祗为巴东军区兵备道,统领巴东军一万五千人。
巴东军区已经创立,如今已经维持了一月多的时间。
赵祗担任巴东军区兵备道后,许安又以管承为巴东军区副道台,带领麾下的水师南下益州,协理赵祗处理巴东军区事物,并掌控一部分的益州水师。
汾水水师已经没有了存在了必要,现在太平道境内,水贼几乎见不到影子,而就算是残存了几名书贼,也不过只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根本掀不起多少的风浪。
新设立的巴东军区一共只有六处城邑,分别是巴郡东部的枳县、朐忍、临江、平都、鱼复、涪陵。
枳县、朐忍、临江、平都就是当初赵祗一路扮演溃兵逃亡江关之时的四城,而白帝城就在鱼复,涪陵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关卡。
设置巴东军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益州东部的门户,防止荆州军可能到来的侵攻。
不过现在汉魏两庭已经打出了真火,双方陈兵于北方,现如今又天寒地冻,一般而言是绝对没有多余的军力,也没有时间和条件队益州发动进攻。
甘宁被封为了折冲将军,统领鱼复的水师,白帝城就在鱼复的地界之内,受赵祗节制。
赵祗本来带领十数万益州黄巾军里应外合使得许安能够顺利完成计划,完成驱虎吞狼之计,使得许安能够带领大军偷渡阴平,一路南下,一举建功,毕其功于一役。
就算没有里应外合这一份功绩,只是带十数万黄巾军归附,其功绩也能被升为正五品的封号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