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器(2/3)
叶有华将数据往笔记本上记录,“嗯,都要记录,只有用记录下来的资料进行比对,才能知道现在的法子跟以前的法子哪个更有用。”
施绿肥的田地记录数据这也就是叶有华记录的其中一项,用了新式粮种的实验田,施粪肥的田地等等,这些都是要记录的。
跟着叶有华一起察看的还有好些人,刘支书让儿子刘兴国搀扶着,还有几个干部也是主动过来跟着看水国里禾苗的生长情况的。
他们看着看着就在一旁讨论了起来,“这施了绿肥的禾苗长得好像还挺好的?看起来好像是比那些施粪肥的长得要好?”
“不会是错觉吧?现在还只是算秧苗苗而已,都还没有抽穗呢,你能看得出来?”
“你们没仔细看吧?别说,比一比高矮真的能看得出来有差异的。”
“差异不是很大吧,不然叶队长何必还要用尺子一点一点去量?”
“你懂什么?不管差异大不大都是要用尺子量的,这是实验精神呢。”
叶有华耳边听着这几个闲聊,手里也没有放下活,把这一回的测量资料都给填写了上去,“大家看完了这边的再去看别处,这差别就很明显了。”
叶有华记录完资料也就离开了这边施了绿肥的田地,趁着这不到半天的功夫,他得把其他的也给测量了。
施了粪肥的农田看起来长势也不差,只不过,如果仔细测量的话,还是有些许的差异的。
记录完了施粪肥的农田,最后叶有华才去了在大队部附近的那二十亩实验地。
“这些田里的禾苗长势才叫好吧?”
“你们看,这禾苗明显看起来比其他田里的要高上许多呢。”
“所以,还真的是种子好才有这么好?”
“肯定啦,不然立勤叔干嘛要忙着实验种植呢?”
叶有华把这一片先大体看过了,才随意找了一块田地测量,果然,三种农田里的水稻,施绿肥的跟施粪肥的暂时的差别不算太大,可长得最好的还真的就是这实验田里的了。
“所以,真的是大颗穗的种子比较好?”荣亮一边看着叶有华登记的资料,一边高举着大伞别让资料给淋湿了,“那咱们还真的得每回收割的时候都要收集一下大颗穗呢。”
叶有华点了点头,“确实是大颗穗种子的生长情况才最好。”
“那下一回收割的时候,得叫大家注意一下大颗穗的禾株,大颗穗的禾株要特别地收集起来用来做种子。”刘支书看着这片长得极好的禾苗也很激动。
“先看一看这次的收割情况吧。往常都是在小块地里种的,看看大量种植的成果再说。”叶有华倒是不激动,只有当初他听妻子说杂交水稻一季的亩产就有一千多斤的时候才惊诧了好一会,那可是比着现在翻了几番的产量呢。
忙完了农田里的各项资料的记录,叶有华回家把身上这身湿了个半透的衣服给换了一身干衣服,又跟妻子说了一声,“孙工喊我去学校那边看机器,可能会晚些回来吃饭。”
上午孙工就叫了个小子过来通知他,说是学校机器房那边有事情要跟他说。
朱娇娇把丈夫换下来的湿衣服丢进竹蒌里,“学校?是纺织机器弄好了吗?”
“我猜怕是有点成绩出来了。衣服我晚些回来洗,你别去忙这些事情。”看妻子答应了下来,叶有华这才去了学校。
叶有华把裤角挽得高高的,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又举着一把伞,才顶着大雨去了学校那边,刘支书这会也在学校的食堂的外头站着,看到叶有华进来,就先打了一声招呼,又叫大儿子刘兴国给叶有华倒了一杯姜茶,“淋了雨先去去寒气。”
“谢了,刘支书你身上还是湿的,怎么不回家去换一身衣服?”叶有华接过热气腾腾的姜茶先吹了吹才慢慢地喝了一口。
刘支书摆了摆手,“也就是裤角上沾了一点点雨水,喝了姜茶就不碍事了,兴国只把伞往我身上遮了,我没有被淋到呢。”
叶有华打量了一番刘支书,确认他身体还算是健旺这才放心了,又问起孙工来,“这么快就把纺织机器给研制出来了?”
“你喝完姜茶再说。”孙工笑容满面地坐在一旁,“就是上次说要修的纺纱织布的机器,勉强算是修得差不多了。”
叶有华虽然心里有准备,这会听了还是很惊讶,“这么快就研究出来了?”他记得这批买回来的报废机器可是人力机器来着,能改修好可不容易啊。
因为当初他说的是从棉花织出布料一套的流程最好都是机械化,要想机械化就是用电,也因此,他对于孙工这么快就把机器给研究出来了就有些奇怪。
当初买回来的那么些机器,都是工厂已经报废淘汰了人力机器,听说还都是些坏得透透了的机器,不然不可能那么便宜就让老门山给买了回来的,那些机器可不少呢,维修还要改修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要新造机器我们都没那份能耐呢,顶多算是做了个修理工作吧。”孙工摆摆手,“不能说是我们研制出来的。都是现成的机器,我们也就是把旧机器给维修好了之后改修了一下罢了,这会的效果还不是顶顶好,勉强算是能用吧。”
等叶有华喝完了热气腾腾的姜茶,孙工就带着叶有华和刘支书去了他们借用的那两间教室里看机器。
门山小学的教学楼是两层楼,一共八间大教室,但是门山小学这会的学制是五个年级,连同另外开设的娃娃班一起,总共也才用了六间教室,还有两间教室是空着的。
因着纺织机器占地大,放得下机器的大礼堂也有别的用途,孙工他们就借用了教学楼一楼剩余的那两间教室。
孙工带着叶有华两个先去了最外头的那间教室。
八十平米的大教室里,放着一台很大很大的机器,此时这台很大很大的机器正在哒哒哒地织着布料,还有李工和沈唐也在机器旁边盯着呢,看着叶有华一行进来也点了点头,又继续去盯着机器了。
“这是一台梭织织造机器,只能织梭织布。”孙工从一旁木架子上的箩筐里拿出来两块布料分递给叶有华和刘支书看,“这台梭织织造机器目前织出来的都是轻薄的布料,想要织厚一些的布料,我们还得再调试一番。”
“不过,我想着,夏天也要来了,轻薄的布料也刚好能用得上。先把这些轻薄的布料拿出来用一用吧。”孙工如是对叶有华解释。
叶有华看着这整块光滑轻薄的布料,心中佩服至极,“你们真的是太厉害了!”
“不算厉害呢。”孙工连连摆手,“要是我那个师傅过来,哪里需要这么久,三两天就就能把机器给改修好了。我们这还用了挺长的时间呢。”
叶有华听了就直摇头,“这么厉害了还不厉害?机器改出来了那可是大好的事情呢。不然就咱们那几尺布票要去买布料,没有棉花去换布料,想穿件新衣服多艰难啊。”
于叶有华来说,才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把这些工厂都报废淘汰了的旧式人力机器改成了能正常使用的电力机器,这份能力,他望尘莫及。
“可不是,咱们的棉花就那样给出去了,又换不来几块布料,那才是心痛了。”刘支书细细摩挲着布料,又打量了一下机器,“这织布的速度也不慢啊。”
“咱们老门山的用量不大,所以看起来不慢,但一台机器不可能不停歇地工作的,每天还得歇上一歇,所以产量并没多少。”孙工这些天试用过机器的,知道产量。
“咱们老门山男女老少也有一千多人,这台机器的产量,也就是够咱们老门山的社员用吧,要是说卖布料,这么一点点的产量的,我看不大可能呢。”
叶有华可没想着老门山要卖什么布料,他也就是那回听到罗科长说县城里纺织厂报废了好些机器,听说是当废料卖的,价格也不贵,他问了孙工他们说是能修好,这才买了回来的。
他买回来的时候也没有想着做布料买卖,布料的买卖谁能争得过县城里的纺织厂啊,那可是大厂子。他只不过是想着万一到了那时候,什么都限制,棉花也不能换布料的时候,老门山不至于一个个地衣衫褴褛地过日子。
刘支书也连连摆手,他也是跟叶有华一样的想法,“没想着做布料的买卖呢,能包得住咱们老门山大家的穿衣就成了。”
“那我看产量够用的。这间教室里的这台机器是织造布料的,那边教室里的几台机器是纺纱用的。”孙工领着叶有华看完织造机器又去领去看纺纱机器。
边走孙工还边解释,“要将棉花织成布料可不简单,先得将棉花纺成棉纱,棉纱纺好之后才能用来织造布料。”
“纺纱也是挺多的流程的,先从清棉到梳棉再到精梳后并条,然后再由粗纱到细纱,功能不同机器也不同,现在这间教室里所有的机器都修得差不多了,算是能用了。”孙工把教室门推开。
这间教室里就有好些台机器,因着机器数目多一些,在这里照看的人也多一些,钱工,郑工他们领着一群小伙子,都在这边。
叶有华一直知道,棉花纺成纱,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当然,纺纱这事老门山也是可以人工做到的,可是人工纺纱既麻烦速度也慢得很。
而且就算是好容易把纱线给纺出来了,要从纱线织成布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人工织出来的跟机器织出来压根没法比。
耽误的这些功夫还不如用棉花换布料划算,所以,老门山的棉花除了用来弹成棉被用,大多时候还是用来跟上头去换布料了。
叶有华看着正常电力运作的机器有些入神,他算是能体会到一点点的妻子所说的,科技兴国这几个字的意义了。
刘支书看了一圈,问明白了产出比例,“这可比拿棉花换布料划算呢,也比咱们自己人工操作好太多了。人工既麻烦也没什么好效果。”
“咱们也是这么想的,队里年年拿着棉花去换布料,也忒不划算了。要说这机器还是在试用中,不算完美呢,不过,夏天来了,得换衣裳,先紧着用吧。”钱工听了刘支书的话也笑着说自己是一样的想法。
现在老门山好些人家都是用的鸭绒被,又或者是鸭绒棉花各一半的被子,所以棉花用就得不那么多了,但是年年还得种好些棉花,一是上头有任务的,二也是棉花可以用来跟上头换布料,否则凭着一年的那么几尺布票,大家哪里穿得起新衣服呢。
“厚布料的织造咱们慢慢研究也行,反正冬天还早着呢。先紧着薄料子用。”孙工是这么个意思,“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咱们这以棉花为原料,最后织出来差不多都是本白色的颜色,颜色有些微泛黄,也不是那么白的。颜色这个问题,还得大队部再群力群策,想法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