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文艺时代 第七二八章(2/3)
“你是从纽约过来的么?”
“格林扎纳·卡佛奖已经是第二次颁发给中国作家了,听说你跟余桦是好朋友?”
“艾柯先生,你跟YU一起来的,你们之前就认识么?”
“《玫瑰之名》跟《达芬奇密码》都涉及到符号学,你们两位之前有过交流么?”
“YU,《达芬奇密码》上架之后就引发了一波很特别的舆论,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能跟我们说的么?”
……
罗西挡在于东的身前,笑着说道,“大家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问。YU现在会的意大利语,只有葡萄酒。”
今天上午于东跟罗西他们聊天的时候,就开玩笑说自己来到皮埃蒙特之后,学会的第一个单词就是葡萄酒。
记者们并不知道这个梗,听到于东学会了葡萄酒,又开始问了一些跟葡萄酒有关的问题。
随后在罗西的指挥下,他们才站好一个一个问问题。
“YU,艾柯先生,你们两位之前认识么?YU你在写《达芬奇密码》的时候,是否有跟艾柯先生交流过?”
安贝托·艾柯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等罗西给于东翻译问题。
于东听完罗西的翻译之后,笑着说道,“很遗憾,在《达芬奇密码》写完之前,我跟艾柯先生并不认识。不过艾柯先生的《玫瑰之名》,我却早有拜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符号学方面的启发。今天上午,我也向艾柯先生讨教了符号学的知识,受益匪浅。”
“你太谦虚了。”罗西将于东的话翻译成意大利语后,艾柯笑着说道,“或许在符号学方面的学习,我比YU要更有经验,但是YU构建故事的能力却让人惊叹。在《达芬奇密码》之前,我就已经关注过YU的作品,他在那些科幻中展现出了对科学发展的非凡理解。”
于东跟安贝托相互看了一眼,都对对方的商业吹捧会心一笑。
随后又有记者问道,“YU先生,本次获奖的《人群》,受到很多意大利读者的喜爱。因为这本书,人们对上沪产生了兴趣。但是我听说,中文原著里面运用了大量的上沪地方语言,这一点我们在译本里面很难感受到,对此,你有什么建议么?意大利的读者如何才能感受到中文原版的那种特殊味道?”
于东挑眉想了想,随后笑道,“很难,说实话,即便是在中国,非沪语区的读者也难以完全理解这本书运用的写作语言。但是我并不认为读一本书,完全理解写作语言是必要的事情。有时候,不理解会造成阅读的困难,但也会让读者产生探索的兴趣。当然,如果意大利的读者真地想要感受,可以去中国去走走。一个地方,只有真正去过才能有所了解,正如皮埃蒙特的葡萄酒,我也是来到这里之后才真正地体会到它们的美妙。”
罗西一边翻译于东的回答,记者们一边往小本本上面记录。
艾柯笑眯眯地看着于东,暗自感慨,这个YU真的太会说话了,短短的几句话虽然看着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信息。
大概YU也清楚,他这次过来受到了文化活动部的关注,所以话里话外提到了跟旅游相关的事情。
既表达了对意大利人民去中国旅游的欢迎,也表达了对皮埃蒙特地区的喜爱。
“艾柯先生。”
有个记者看向艾柯,提问道,“听YU的意思,你跟他是今天第一次见面,能谈一谈你对YU的印象么?”
艾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YU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学者型作家。”
“学者型作家?”
学者型作家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是这个词并没有明确的、鲜明的定义,记者之所以会发问,估计也是想知道艾柯在这里用的意思。
艾柯点头道:“大部分作家并不会去认真研究文学作品如何划分和归类,因为这并不是必要的,但是于东除了是作者之外,还是个学者,所以对这些很了解。”
“那你在你的定义中,你自己也是一位学者型作家?”
众所周知,安贝托·艾柯在学术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
艾柯摇摇头,“相较于作家,我更多的是学者。现在的作家,正在走一种学者化的道路,这一点从YU身上其实能够看到一点。”
记者们又看向于东,等着他的回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