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二十八章 人选(2/2)
林灵素微微一怔,然后哑然一笑,轻轻摇头:“张真人向来是不理会人间俗事的。”
“道长说的是!”赵佶也是摇头失笑。
“贫道所言的两位高贤,却是紫阳先生文公朱熹,和文正公范仲淹先生。”
“是这两位?!”赵佶闻言恍然大悟。
确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两位都已经基本是隐居世外,不问世事的状态了。
但他们的影响力在宋国确实都是首屈一指的。
紫阳先生朱熹,儒家理学集大成者,儒门亚圣。
宋国朝野上儒家士子多为理学门徒,皆奉朱子为宗,朝堂上多半儒家士子都要称呼一句老师,学术影响力巨大,无人能及。
虽然向来不涉足朝政,但他要说一句话,满朝士子多半是不会反对的。
不过其早已避世隐居,结庐于山野之间。
而范仲淹自早年庆历新政失败之后,辗转于宋国各州府之间治理一方。
80岁时辞官退隐,回到自己的家乡结庐而居,探求破虚超脱的至境。
范仲淹可谓允文允武,不止在政治改革上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军事策略上也是一位经世之才。
曾经前往西北前线,镇守边境,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到任后采取“积极防御、屯田久守”的方针,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使得宋国边军真正的能够抵挡住唐国一票华丽璀璨的名将阵容带来的巨大压力,最终双方议和,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名将狄青也是得到范仲淹的点拨教导和提拔,才得以短时间内崛起。
不单单是狄青,宋国许多的名将斗受到过范仲淹的提拔和维护,毕竟宋国重文轻武,像范仲淹这样真正赏识重用武将的文臣可不多见。
可以说不论是文臣不论是文臣这边,还是武将这边,范仲淹都是一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如果能够得到这两位高贤的支持,国内的朝局当是稳如泰山。”赵佶眼神微亮,开口道。
“只不过朱熹先生倒也还好,可以请其讲学的名义相邀。
可是范文正公…………”蔡京有些疑虑的开口道。
“是呀,范文正公那里……”赵佶也是反应过来。
像范仲淹当初那种情况,自请谥号退出朝堂的情况,基本上也就是等同于宣布此生,不会再踏入朝堂政局了。
谥号一般是死了之后,朝廷册封给功劳出众的文臣武将,不过这个世界的高手都能活上个三五百年。
而能够自请谥号的,无不是真正的大佬。
这些大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于朝堂政局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没有其他追求了,又或许极为失意之后就会提前自清谥号,辞官归乡,相当于宣告我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了,以后大家两不相干。
有这种资格的,自己无不得是非常德高望重,且修为高深,能力出众。
一般的人别说这个资格了,估计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后来者给踢出朝堂了,根本就没这个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不过像范仲淹这种足以千古留名的人物,真要想继续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那是真的能一直做官做下去,后来者基本不可能撼动他的地位,这种前浪可就不是一般的后浪能够撼动得了啦!
所以也是一种潜规则,基本上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先人就会退下去,把位置留出来,让给后代的人才。
自己也可以留出时间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说不定境界突破又能多活几百年了,甚至能突破破虚超脱自己,永远逍遥。
当然能在官场高位上一直坐到这个年纪的无不是绝对的牛人,能够镇压绝大多数其他同时代人物的存在。
不过范仲淹就年岁来说,请退的年纪其实是属于相当早的了,天人境五百年的寿元,只八十岁出头就选择辞官退隐了,大抵还是有一些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在心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在历史上自请谥号之后,这些人杰基本上都是不会再出仕为官的了。
所以赵佶君臣会担心请不动早已隐居的范仲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武道神州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