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七章 蝇王(第一更)(3/5)
而威廉·戈尔丁呢,在那样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又接受过高等教育,他对人性的思考就开始趋于根化。
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往往能看到“人性本恶”的主题。
自由会导致放纵,无规则会导致堕落,无拘束会导致邪恶。
《蝇王》就是如此,故事描述了一群小男孩因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撤离本土,却在飞行途中出了事故,飞机被击中,大人们全部遇难。
几个小男孩逃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起初他们在一个看起来比较可靠的男孩的带领下,生火求救,盖房打猎。不过后面却分裂成两派,少数几个人继续等待营救,另外一些人却放弃了文明的习惯,成为了野蛮的狩猎者,甚至还要杀掉其他人。
原本来自文明社会的孩子们在荒岛上逐渐失去自我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自我意识),丧失了理性,遗忘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变成了暴力和强权的服从者,成为了权力意志的实施对象。
想到《蝇王》,张重又想起了《珊瑚岛》。
在创作《蝇王》的时候,戈尔丁对《珊瑚岛》多有借鉴,故事中的背景,环境甚至人名都跟《珊瑚岛》有点像。
但是两部作品在主题上却天差地别。
《珊瑚岛》更像一部正派的儿童文学,小说中讲述了一群孩子离开成人的庇护,直接面对生活的挑战,在现实的考验中顿悟,走向成熟。
张重更爱《蝇王》,这不是对《珊瑚岛》的否定,而是他觉得相对于《珊瑚岛》中直接通过个人主义体现人类的主体性,他更喜欢《蝇王》随着情节的推进消解人物主体性,在揭示人性阴暗之时,让读者在震惊中顿悟,在恐惧中反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