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为大明遮风挡雨的承诺,今日履行!(2/3)
没有人知道,就在年关之前,大明各地受灾,百官讨薪不成,海瑞决定上疏之际,在辽东的一个小小部落里,努尔哈赤出生了。
并无什么天降异象,也不存在什么后金龙气,就是一个建州左卫的小部酋长家里,又生了个儿子。
而这家人现在的愿望,是当好大明的狗。
但当大明这个巨人百病缠身,摇摇欲坠之际,边军为了功劳,又对建州女真频频欺压之际,努尔哈赤会生出什么异心,就完全可以想象了。
所以李彦的计划里,从来没有靠着历史先觉性,趁着后金尚未起复,先将努尔哈赤弄死云云,建州女真需要管理,但振兴国家,才是延续国祚,不被外敌所趁的真正途径。
李彦问道:“边军如何?”
胡宗宪如实回答:“国库空虚,边镇年久失修,边军疲敝难训,偏偏朝廷主攻,俞戚两位将军操练,短时间内也不见成效……”
李彦也直言不讳:“从正德朝开始,边将冒饷,边兵逃亡,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弛,俞龙戚虎固然是当世猛将,但也无法一举逆转数十年的乱象。”
“何况朝廷大略还是错误的,出塞捣巢,看似威风八面,却不是如今的明军支撑得起的。”
“此前灭日本那般顺利,并非明军之功,而是神仙斗法下的附带,现在对抗蒙古鞑子,明军被打回原形,全靠自身真才实学了。”
胡宗宪恍然,他早就怀疑这位早已成仙得道,此时欣然地道:“果不其然,大明灭倭,多依仗先生福泽!”
李彦见他没有生疏敬畏,也是暗暗点头,又谈起九边具体事宜:“仓促进攻,虽不可取,此等战略意图,倒可借以整肃边军。”
“大明终是上国,兵士操练,不可急于一时之功,但军械更替,非鞑子可比。”
“汪直如今还在东瀛,他既然放不下海商,便人尽其用,西牛贺洲的火枪造诣颇高,可请工匠来此,学习燧发枪之理,提升鸟铳之威。”
胡宗宪细细聆听。
大明的首都放在北京,无天险庇护,九边的防护就是关系社稷的大事,可边军这个老大难问题,直至明朝灭亡都没解决。
历史上唯二的亮点,一是戚继光镇守蓟镇十六年,修建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训练出一支足以和塞外民族一战的野战军队,渐渐扭转了明军在边境只能被动挨打的局势。
二是李成梁的崛起,不过这个人的道德水平就极低了,建州女真从忠心耿耿当大明的狗,到最后奋起反抗,李成梁又打又压,间而养匪自重,要担负不小的责任。
当然那类行径换另一位将领来,估计还是会这样做,李成梁的优点在于,他固然把建州女真逼迫到了极致,但活着的时候能镇得住辽东,死了后努尔哈赤立刻以七大恨造反。
应该说戚继光是天降猛男,优秀得不像是这个时代的大明将领,李成梁则是这个年代大明扭曲军政下孕育出的产物,最终也顺理成章地催化出后金这个恶果。
李彦对于李成梁不会刻意打压,如果朝廷风气改变,对方还能崛起,那想来也是另一番操守了,但自然更加重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这类德才兼备的大将。
趁着这个机会,还要将枪械火炮好好升级一番,曾经将火枪传入日本的汪直,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胡宗宪同样是举一反三,行事毫不拘泥的人物,听得深受启发,又暗暗凝眉。
自己如今被嘉靖压制,难入内阁,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军政大略,想要推动,该怎么做呢?
还未想到稳妥之法,李彦已经递来一物:“这是户部主事海瑞所上的《治安疏》,京城局势,已非你离开时的模样,看看吧。”
胡宗宪还记得海瑞,却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看了个开头,面色立变,待得看完,又由衷开口赞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好一位海刚峰,好一本《治安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